此至七八日而肤冷,不烦而躁,是纯阴无阳,因藏寒而厥,不治之证矣。病经三日,已经发汗,阳气得泄则热当解而内热反炽,与中风翕翕发热不同。
紧则为寒,乍紧者,不厥时不紧,言紧与厥相应也。是丸药之沉迟,利在下焦,故胃实而肠虚,调其胃则利自止上条大便反溏,此条反下利,从假不足处得其真实。
五行之理,将来者进,已往者退。以四肢为诸阳之本,而日晡潮热,为阳明主时也。
初能食,至六七日阳气来复之时,反不欲食,是胃中寒冷,因水停而然,名曰晚发,因痼瘕、谷疸等为未除也。 伤寒三日,少阳脉小者,欲已也。
凡能食不呕,是三阴不受邪。此湿流关节,故不解也,须五苓以除其湿。
复以他药下之而利不止,则病在大肠矣。虚热相搏者多呕,加生姜以散邪。